首页
白玉县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情况的报告
2024-03-29 09:44:38
来源:
白玉县司法局
阅读数:
35次
字号:
收藏
打印
分享:
分享到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温馨提示:
请完成个人中心登录后进行相关操作

2023年以来,白玉县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从严从紧从细落实各项工作要求,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3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法治政府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各项事业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对法治实践的参与度和获得感,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二是通过“问需+定制”,针对不同群体的法律问题需求,分类制定普法宣传方案,以民族团结宣讲大篷车、“护航重大工程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乡村振兴·法治同行”、“12.4国家宪法日宣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为主题,采取以案释法、以说法、“互联网+法治”方法,全覆盖开展法治宣讲“浸润”行动100余场次,覆盖群众达2.3万余人次,发放法宣制品3万余件,强化全县各族人民的法治宣传教育,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入心入脑,润心育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提升群众知法、懂法、用法的能力,推动法治建设。三是在全县范围内选拔三名参赛选手,积极参与由州委全面依法治州委员会、州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知识竞赛活动,荣获全州第二名。

(二)全面优化政府职能。一是在“改进”服务上下功夫。紧盯“群众少跑路、数据多跑路”和“节约办事成本、提升群众满意度”为目标,全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企业、群众提供一周二十四小时全天候、无差别、一站式服务,坚持积极主动探索,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探索推进“预约办”“延时办”“容缺办”等便民服务举措,用更便民的举措、更贴心的方式、更周到的服务,不断提升企业、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二是在“零距离”服务上下功夫。结合政务服务下基层、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和“藏汉双语”引导服务,会同驻窗口单位深入乡(镇)、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把“最多跑一次”改革、政务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切实提高政务服务覆盖率。2023年全面开展政务服务下基层活动3次,累计服务企业、群众1000余次。三是在“延时”服务上下功夫。充分考虑办事群众的实际需求,主动对接驻窗口单位,对临近或已下班时间前来办理业务的群众,人性化主动提供“延时”服务,累计提供延时服务90余次,受益600余人次。四是在“预约”服务上下功夫。针对企业群众双休日办理业务需求,与窗口单位协商推出了双休日“预约”服务,切实破解了“上班时间没空办、下班时间没法办”的难题,全年接收周末预约服务30余次,提供服务30余次,受益40余人次。

(三)加力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一是审查程序规范。始终把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程序作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发的必经程序,起草送审单位在经过公开征求意见、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程序后,在提交政府常务会议前必须将审查意见采纳情况书面反馈县司法局审查,并将不采纳的情况在政府常务会上一并说明。不得因急于提交政府常务会、领导签批等理由要求缩短审查时限,杜绝合法性审查程序倒置现象的发生。二是审查职责再明确严把审核关,提升行政规范性文件监管效能。为规范和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促进依法行政,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工作,严格按照《甘孜藏族自治州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实施细则》把好合法性审查关,定期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2023年共收到需审核把关文件16件,出具合法性审核意见书7件,其中行政规范性文件3件,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率、报备率、及时率均达100%

(四)增强行政决策公信力执行力。一是加强重大行政决策监督管理,提升政府公信力。深入贯彻落实《甘孜藏族自治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施办法》,将重大行政决策事宜需提交《合法性审核意见书》写入《白玉县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坚持重大行政决策不审核不提交讨论,经法律顾问审核和司法局审查后方可上会讨论。2023年共收到需审核把关文件16件,出具合法性审核意见书7件,其中重大行政决策4件。二是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积极推动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各行政执法单位、乡镇配备不少于执法人员总数50%的执法记录仪,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三是规范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工作,推进法律顾问全面参与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工作。为全面落实法律服务下沉基层活动,与四川亚峰(白玉)律师事务所、成都律政公证处签订《常期法律服务协议》,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同时,通过强化对律师及律所的管理,积极推进法律顾问参与政府决策制定工作,2023年根据行政规范性文件和重大行政决策的制定程序由法律顾问出具《法律意见书》16份。

(五)构建科学行政执法体系。一是做好赋权赋能,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督促行政执法单位与乡镇签订《白玉县县级部门赋予乡镇县级行政权力事项承接确认书》176份,下放行政执法权45项。二是强化重点领域执法监督,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围绕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以深入开展人民群众最不满意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承诺整改专项行动为基础,整治各类顽瘴痼疾,严格规范行政处罚权,坚持纠错性、警示性、导向性,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2023年度组织行政执法安排部署会1次、行政执法工作推进会1次、行政执法专题培训2次;开展行政执法资格考试1次,通过率达89%,持证人员比前年增加12人;开展行政执法监督3次,开展行政执法案件集中评查1次,评查行政处罚案件94件、行政强制案件42件,发现共性问题12个,下发行政执法监督通知书7份。三是坚持道路交通安全生产突出问题集中整治“百日行动”和“强安”2023专项执法行动要求,强力开展执法监管和整治行动,深刻汲取“12.2”较大交通事故教训,强化重点部位执法力度,持续关注和加强客运站点的监管,严厉打击“黑车”“百吨王”等高发高危违法行为。2023年以来,组织开展交通法律法规政策进乡村、进企业,交通安全日等主题宣讲活动20场次,覆盖1000余人次,发放宣传手册300余份,累计出动执法人员479人次,巡查线路5858公里,检查车辆2400余辆,提醒驾驶员安全行车、文明行车等口头教育和说服教育300余次;累计处置公路赔补偿案件3起,非法改拼装案件3起,非法营运案件5起,其他道路交通违法行为5起。

(六)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一是完善预案体系应对处置措施到位。加强地震应急保障和管理工作,结合实际,修订完善《白玉县地震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细化工作措施,切实增强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2023年,共组织开展地震应急预案桌面推演5次乡镇、村(社区)累计开展地震避险应急演练113次,参与群众5000余人次;校园“每周一跑”累计开展550余次,参加师生10000余人二是加强宣传引导,全民防震意识到位。以“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安全生产月”“开学第一课防震减灾主题教育”等活动为契机,组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地震常识地震法律法规、识别地震谣言等知识,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防灾减灾的自救能力发放宣传资料及宣传袋3000余份,受教育人数达10000余人三是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力度。持续发挥“枫桥经验”作用,坚持定期排查、专项排查、超前谋划、提早部署、分类施策,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全力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切实做到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努力把矛盾纠纷防范在未萌、消除在萌芽、化解在基层,2023年,共排查纠纷458起,依法成功调处455起,调解成功率达99%以上。

(七)推进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一是创新监管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监管”,逐项梳理事项清单,制定“互联网+监管”工作任务分解表,指定专人对监管数据进行汇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不断提升市场监管和执法水平。2023年,在互联网+监管系统中共录入数据1200余条,修改事项数据条目976余条,共修改资源数据条目1900余次。二是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将全县581家企业和1120家个体工商户纳入平台名录库,大力推进信用监管工作,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8家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完成“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事项1100条,开展企业信用修复3户,公示行政许可数据132条,行政处罚数据83条;深入推进商事制度和“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先照后证”,进一步落实惠企政策,为企业增加动能,注入活力,多形式贯彻落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打通“1+2”政策兑现最后一公里,实现市场主体发展规模不断提升,民营经济占比不断增长,2023年,注册登记市场主体3043户。其中企业581户(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94户,私营企业487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41户,个体工商户2321户,年报率达95%以上。三加强行政应诉,促进行政争议有效化解。深入落实贯彻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规范行政应诉工作,着力提升出庭应诉率,有效化解行政争议。2023年,全县行政应诉案件1件,已撤诉化解,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达100%

(八)加快数字法治政府建设。一是打造建设“智慧化、信息化”政务服务大厅。实现群众办事便捷化,服务规范化、内部管理智能化、考评精细化、监控自动化、信息公开化,不断优化政务服务办理流程,完善办事指南,规范申请材料、缩减办理时限和减少跑动次数,让企业群众少跑腿(其中:从原来的4.14个精简至3.45个,减少率16.67%;时限从原来的13.43精简至2.95天,减少率78.03%;跑动次数从原来的0.44次精简至0.05次,减少率达88.64%);二是初步实现“小事村代办、中事乡帮办、大事网上办”的工作目标,由乡(镇)、村(社区)干部帮办代,切实减少了群众跑动次数和办事成本,2023年共“帮办代办”事项900余件;三是梳理公布“一证一照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49项,拓展“一件事”依次办事项的电子证照、印章、签名、文件、档案的应用,进一步减少了纸质材料,逐步实现更多高频“一件事”跨域办理。通过不断努力,我县网上政务服务事项占比达73.69%,全程网办事项占比达99.7%,即办事项数4279件,占比达64.33%;最多跑一次6652件,占比达100%;一件事一次办配置45件,办结55件,主动评价率达100%,评价满意率100%,按时办结率100%,历年来均在全州排名前列。

二、2023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还需进一步强化。少数单位领导干部对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不清晰,对法治政府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法治工作力量配备不强,在重大行政决策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方面还存在决策目录化管理流于形式、程序履行不到位等问题。

(二)行政执法人员综合素质还需进一步提升。全县执法队伍量少质弱,具备专业法律知识的执法干部较少,取得行政执法资格证的人员更少,部分执法人员经验不足、业务不精、能力不强。加之全县执法战线长、覆盖面广、情况复杂,全覆盖向基层延伸执法的触角还不够,常态执法难度大,科学规范执法任务依然艰巨。

(三)执法宣传还需进一步加强。法治宣传力度还不足,宣传渠道单一,普法队伍力量薄弱,掌握国家新出台的法律法规欠缺,普法内容不丰富,没有结合具体案例、结合群众的实际需求进行法律宣传,普法教育的实际效果有待提升。

三、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情况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践行法治思想。县委书记刘堰同志始终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引领法治白玉建设的思想旗帜。一是带头深入学习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央和省州委法治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纳入重要学习内容,纳入领导干部学习计划、培训考核的重点内容,结合主题教育,先后召开9次县委常委会会议和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会开展集中学习研讨,不断筑牢法治之基,切实提高党政领导干部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二是带头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持续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全面领导,把法治建设纳入发展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注重政治领导、工作指导、有效督导,统筹推进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每半年听取一次法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法治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三是带头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结合主题教育,深化四下基层,创新“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载体,常态化走访服务群众,收集化解困难诉求16个。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推动法治宣传、法律服务工作,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推动社会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统筹引领法治建设,夯牢法治根基。县委副书记、县长洛绒倾培同志始终坚持将法治政府建设摆在全县工作的重要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评。一是紧紧围绕建设“法治、为民、高效、廉洁”的人民政府为总体目标,建立健全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认真履行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严格落实“四个亲自”,召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会议2次,县政府常务会听取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情况汇报1次,研究部署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全力将法治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二是健全完善法治政府建设考核工作机制,推动贯彻落实《白玉县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制发《中共白玉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2023年工作要点》《白玉县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安排》,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夯牢法治基础。三是始终坚持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紧密结合起来,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采取“线上+线下”学习方式,落实会前学法制度,利用县政府常务会、党组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等会议,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读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法律法规50余场次;带头参加学法考法,以“关键少数”带动“大多数”,实现应考尽考全覆盖,有效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水平。

四、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法治建设责任。认真落实党政“一把手”切实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要求,进一步落实各级各部门法治建设具体责任,将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完善法治建设推进机制党政主要负责人要亲自研究部署法治建设工作,将其纳入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党政主要负责人重视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法治教育培训,提高法治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着力提升政府公信力。一是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和落实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着力推动行政机关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规范化和法定化;二是强化依法决策。坚持把合法性审查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必经法定程序,确保行政权力在法定职责范围内规范运行。三是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在全县范围认真组织开展行政执法检查和案件质量评查活动,进一步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完善自由裁量权约束机制加强对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严格落实行政复议制度,切实解决执法的缺位、越位、错位问题,积极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四是积极组织开展行政执法专题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全县执法人员水平。

(三)着力推进法治宣传和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一是严格按照全县“五”普法规工作责任要求,全面组织开展好全民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创新宣传手段,拓宽宣传方式,践行“四下基层”制度,依托民族团结进家庭、机关干部“法律讲堂”等载体,充分利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6.26”国际禁毒日、“12.4”宪法宣传日、全国安全生产月等重要时间节点,采取各种形式开展法律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提升法治宣传教育实效。二是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通过创新法治宣传形式和载体,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治文化,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教于乐,让农牧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律熏陶,在休闲中学习法律、感受法律,领悟法治精神,在全县营造法治氛围,从而实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四)加强法律知识培训,强化法治思维运用。通过举办法治专题培训班和法治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确保全县干部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等基本法治理念,着力提高干部职工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推进发展、维护稳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