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白玉县人社局始终坚持把“稳就业”“保就业”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着力稳定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以更大力度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多措并举促进群众充分就业。
1.理清家底,梳理政策,“1+N”模式推动“户户有人就业”计划。
动态更新农村劳动力实名制登记数据库,建好就业创业、公益岗位、技能培训和退役军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等N个数据台账,抓实就近就地就业、转移就业、推荐就业、返乡创业四项举措,推动户户有人就业计划扬帆起航。
一是就业任务达标。全县共有劳动力10009户,劳动力28545人,(脱贫户劳动力1857户,劳动力6905人)实现就业14310人(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3081人),实现每户有1人就业目标。
二是重点群体优先就业。深入开展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和退役军人实名制帮扶,777名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实现就业683人,就业率达88%。白玉县籍退役军人实现就业15人,就业率达100%。
三是搭建就业平台。认定见习基地23家、就业帮扶基地4家,开发就业见习岗位148个,举办技能培训7期273人,开发安置公益岗位2043个,依托东西协作、省内对口帮扶平台实现转移就业19人。
2.找准症结,提前谋划,“三级劳务”推动“户户有人就业”计划。
结合省州相关文件精神和县委、县政府要求,全力推动户户有人就业计划。
一是构建“三级指挥体系”。采取“领导小组+行业部门、乡镇干部+协理员、驻村工作队+村干部”模式,组建完成县有领导小组、乡有工作专班、村企有工作人员的三级就业服务指挥体系,有效解决乡镇重视力度不够,群众外出务工门路窄,乡村就业工作力量不足的突出问题,稳就业、保就业、促就业推进滞后的痼疾得到有效缓解。
二是组建“三级劳务体系”。完成“国有(控股)劳务公司+劳务专业合作社+劳务经纪人”三级劳务体系建设方案,现已与州民生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国有企业)达成协议,沿用母公司劳务派遣及人力资源服务相关资质,在我县注册设立分公司,县人社局提供业务指导,年内全覆盖建成组织规范、运行高效、服务专业的县乡村三级劳务服务体系,破解企业用工难、群众务工难、群众增收难问题,实现农牧民群众就业增收。
三是抓实平台建设。依托乡村两级便民服务中心,在全县16个乡(镇)建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所,在132个村社建立农民工综合服务站,明细人社、就业、乡镇、村社“四级责任”,实现县乡村三级有办公场地、有办事人员、有组织机构、有职责任务的“四有”目标。
3.抓住重点,多维服务,“三项举措”推动“户户有人就业”计划。
抓实抓常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促成服务向基层延伸,促使服务重心下移,促进服务窗口前移。
一是抓实“定单式”需求。深入16个乡镇收集公益性岗位需求、培训需求,建立职业技能培训意愿清单、训后外出就业意愿清单、公益岗位需求清单“三张清单”,与县发改局衔接,统计形成政府投资项目清单,结合县内农民工现状,按照施工企业需求,形成农牧民群众务工意愿清单。
二是做好“保姆式”服务。组织26家企业召开助企稳岗保就业座谈会,“面对面,一对一”讲解就业奖补政策,掌握企业经营状况、用工需求,县劳动监察、就业局、社保局形成“户户有人就业”工作专班,合体指导、督促乡镇劳务专业合作社、劳务经纪人为施工企业、农牧民群众提供“保姆式”服务。目前,赠科乡建立劳务专业合作社,将以点带面推进其他乡镇完成合作社组建。
三是推进“家门口”就业。结合“月月送岗位”机制,针对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采取线上招聘、线下推介等形式,精准提供就业指导、职业介绍、政策咨询和创业担保贷款服务。截止目前,完成就地就近就业的藏汉双语劳务合同模版,梳理制定劳务专业合作社运行手册初稿,发放一笔创业担保贷款,形成东西部协作、省内对口帮扶和县本级线下招聘方案。
相关链接:
主办: 白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白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33310008